攝影師的告白(六)~攝影師

1990年7月,工作室從原本八德路二樓,移到 農安街 (行天宮旁)的地下室,喜愛閱讀國外攝影師,和攝影資訊的吳先生,攝影書籍和雜誌,裝滿20幾個水果用紙箱,是搬運中最辛苦的事。

搬到新的工作室之後,由於5年多的養成教育與學習,吳先生漸漸把拍照工作,嘗試地讓助手來做,從剛開始會在一旁注視,拍攝過程作業是否順利,並作最後確認。

接著變成拍攝過程,在比較有挑戰性時,才會看一下拍攝現場,詢問有無疑問外,就不再過問,全交由助手負責,從取件、拍攝、沖片、送件…等,攝影師相關的工作。

工作室的電話,大部分由助手來接,當客戶打電話需要拍照,或者是取件時,除非比較大的攝影案子,或是需要開車取件時,必須告訴吳先生一聲,其他都會自行處理。

在取件時,會當場與客戶確認拍攝方式,是去背景或是有背景的拍法,是使用120底片還是4X5,有背景時,偶爾也會彼此溝通一下,來確認背景拍攝的氣氛與效果。

商品進到攝影棚之後,接著安排拍攝,去背景的拍法上,在木箱上架高商品,描圖紙架在商品上方、後方與兩側,K型燈架安排頂燈,結合兩側燈光,以高低角度和距離 ,拿捏質感與立體。

後方背光打出去背白底,搭配黑卡阻擋過多光線,避免鏡頭產生繞射現象,造成底片反差變弱、色彩飽和度降低,以及鏡頭解像力下降等情形,嚴重影響底片拍攝品質。

底片攝影的年代,亮度控制是一項艱鉅考驗,要精準加以控管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從最基本蛇腹長度上的光損失,到亮面物體高光反射的測量,都需要拍攝時精準的掌握。

也因為如此,拍攝底片(正片)常常會背負著,掌握燈光強度的挑戰,除了本身測量技術之外,設備上的支援也很重要,一般(入射式)測光表也需要搭配反射式,或者是測光棒使用,才能勝任高光上的測量。

拍攝完成,底片送到專業沖片公司沖洗,品質控管上,雖然並不是由自己來控制,但是透過對專業沖洗知識的了解,選擇優質沖片公司合作,是可以來掌握沖洗品質的。

例如:了解沖片公司的沖片方式、藥水溫度、藥水補充、品質檢測、工作人員技術與態度等,選擇相對優質、穩定的沖洗廠商,選擇沖洗品質穩定的時段,優化(色溫片)底片沖洗品質。

跟隨吳先生已經有5年時間了,在攝影技術和專業知識上,似乎已經逐漸能夠幫上忙了,也為自己感到些許的安慰,走在攝影的道路中,也走出對未來的信心。